写信作为与孩子对话、交流的方法,更多的父母期望信中有赞赏、鼓励和理解,并传授待人处事之道。除去这类,爸爸妈妈可以用一颗平时心,适合示弱,让孩子掌握坚强与自立。
父母热衷在孩子生活的要紧节点写家书
“给孩子写信”成为近期互联网热议话题。记者对多名家有3-10岁孩子的爸爸妈妈进行了调查,发现喜欢写家书的父母不在少数,有些父母以信件方法与孩子进行阶段性概要和交流,更多父母会在节日、孩子生活的要紧节点用信件鼓励孩子,提出期望,后者的比率超越六成。
中国的父母对家书特别看重。曾国藩在家书中倡导勤俭持家,努力治学,睦邻友好,念书明理。他在家书中写道:“余教儿女辈惟以勤俭谦三字为主”。傅雷将家书当做讨论艺术与生活的方法,在10多年间,用家书鼓励两个孩子要有“国家的荣辱、艺术的尊严”。海量父母告诉记者,写信不止是一种交流方法,他们更期望孩子从中看到爸爸妈妈深沉的爱。父母王女性说,这是当下最时髦的亲子教育方法。
给孩子写什么?
赞赏、鼓励和理解
“长大后,写给他关于开心的建议”、“不要晚婚晚育提早规划生活”、“要独立、要自信,由于父母不会伴随你一辈子”……翻开爸爸妈妈写给孩子的信件,记者看到,快乐、自爱、感恩、独立、懂事等字眼最为多见。不少父母表示,家书是深度、平等交流的方法,对于父母来讲,也能检讨、梳理内心。
杨先生的儿子上二年级,到今天他写给儿子那些长长短短的信件已经接近百封。杨先生说,这类家书里全部是关于念书、生活、爱情、家庭、事业和梦想的感悟,作为爸爸,他相信我们的家书更为理性和具备概括性。“父亲给孩子写信,不单单只有温情脉脉的耳语,更多是生活的指导。”杨先生相信,爸爸多与孩子交流,孩子在生活的道路上会走得愈加坚定。
在信中,与孩子像朋友一样交流,是父母们维持写家书的最大动力,尤其是由于忙碌而时有忽略孩子的父母更是这么觉得。“近期你结识了好朋友,我可以带你们上山爬树。”从小学起就给儿子写信的匡先生说,实践证明,无论大小道理,只须不是以居高临下的口吻进行训诫,孩子都会同意。立志与女儿当终身闺蜜的Sarah说,在信件中多表彰女儿的表现,女儿也变得愈加自信活泼。
【专家建议】
除去表达赞赏,还可以适合示弱
家书应该写什么?心理健康咨询师嘉嘉说,孩子在不一样的成长阶段有不一样的心理状况,建议在不同阶段关注的内容有所不同:6岁以下的儿童时期,更多的是教给孩子推荐、感恩和快乐;7-14岁的少年时期,鼓励孩子进行社交,告诉他们要体谅、尊重别人;15岁以上的孩子要多进行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指导,帮助孩子打造我们的价值观,这个过程中,爸爸妈妈适合示弱,让他们领会爸爸妈妈的不容易,了解感恩、坚强和自立。